焦耳加热装置_固定床反应器_原位红外电化学ATR系统_原位红外漫反射系统_原位拉曼反应池_原位XRD反应池_合肥原位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原位动态与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张铁锐课题组Nat Commun:浸润性可控的三相电催化CO2还原

发布日期:2020-06-23 阅读量:690


 全文速览

对气--液三相界面浸润性进行连续调控,证明Cassie-Wenzel共存态最有利于电催化CO2还原反应的进行。通过自主研发的原位电化学荧光光谱表征技术,首次观测到CO2分子在催化界面处的实时浓度变化,实验证明了三相催化体系能够有效稳定CO2分子的界面浓度,进而在大电流密度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催化选择性。


背景介绍

电催化CO2还原技术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构筑人工碳循环的理想技术途径之一,是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对于电催化CO2还原反应的研究种类繁多,其中涉及到各种类型的催化反应体系,如H型体系、气体扩散电极体系等等,但对其中涉及的基本科学问题,即CO2分子的界面扩散传质问题的理解并非十分清楚。


研究出发点

本文从CO2分子的界面扩散传质这一基本科学问题出发,系统研究了三相界面浸润性以及催化界面结构对于CO2分子在界面处的质量转移速率及界面分压的影响,进而揭示大电流密度下电催化CO2还原过程的速控反应机制。

图文解析


基于气体扩散电极的三相电催化CO2还原体系,能够大幅促进CO2分子与催化剂的接触,从而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催化反应速率。本文将Au/C纳米颗粒负载到由碳纤维构成的气体扩散层(GDL)表面,构筑了一种典型的三相电催化反应体系。


通过对Au/C催化剂层进行改姓处理,实现了三相界面浸润性的连续调控,由超疏水的Cassie态(左)逐步调变为超亲水的Wenzel态(右)。通过一系列电催化性能测试,证明了一般疏水的Cassie-Wenzel共存态催化活性最高,推测是由于该状态下最有利于催化剂与CO2分子及电解液的接触。



为了探究CO2分子在催化反应界面处的扩散传质过程,本文基于对CO2分子具有特异性荧光响应的探针分子(HPTS),在国际上首创了原位电化学荧光光谱表征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在电催化反应过程中实时地检测CO2分子的界面浓度。


本文设计了三种电催化体系,分别是敞开的三相体系(Exposed TPC)、液下三相体系(Immersed TPC)以及H型两相体系(DPC),对比了它们在电催化过程中的CO2界面浓度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敞开的三相体系在电流密度达到100 mA cm-2时,依然保持了80%CO2界面浓度,而电解停止后的CO2界面浓度恢复速率也远高于其它两种体系。经过计算,三相体系的CO2界面质量转移系数是两相体系的13倍,电解时的CO2界面浓度是两相的35倍。由此可以推断,经过浸润性优化后的三相催化体系能够有效稳定CO2分子的界面浓度,是保证其在大电流密度下具有较高催化选择性的关键因素。

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典型的气--液三相电催化反应体系,证明了Cassie-Wenzel共存态是最有利于电催化CO2还原反应进行的浸润状态,并结合自主研发的原位电化学荧光光谱表征技术,观测到了CO2分子在催化界面处的实时浓度变化,在实验上首次证明了三相催化体系能够有效稳定CO2分子的界面浓度。通过对CO2分子的界面扩散传质过程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三相体系在大电流密度下能够保持较高催化选择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转载自研之成理。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