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论文概要
相关成果以“Non-equilibrium synthesis of stacking faults-abundant Ru nanoparticles towards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为题刊登在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
研究亮点
图文概览
图1展示了通过快速冷却法合成富含堆叠层错(SFs)的Ru纳米催化剂(SF-Ru)的过程,与通过慢速冷却法合成的无SFs纳米粒子形成对比。图1a顶部展示了快速冷却的合成路径,而底部则展示了慢速冷却的路径。图1b中的红外图像和温度-时间曲线展示了在氩气和液氮中Ru的温度变化情况。图1c展示了在hcp-Ru中从‘AB’排列到‘ABC’排列的堆叠层错区域的结构,以及在拉伸和压缩应变下d带中心变化的示意图。图1d和e分别展示了SF-Ru和Ar-Ru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模式。这些图像和模式揭示了SFs的存在,这些缺陷通过改变原子间距引入了拉伸或压缩应变,显著影响了Ru的电子结构。这些结果表明,通过非平衡合成策略,可以在Ru纳米粒子中引入丰富的SFs,从而优化其电催化性能。
图2详细描述了LN-Ru(在液氮中制备的Ru)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和原子配置。图2a展示了LN-Ru的TEM图像,图2b展示了沿着[110]h/[11-20]f轴观察的LN-Ru堆叠层错的原子配置。图2c展示了图2a中选定区域(红色为fcc,粉色为hcp)沿箭头方向的强度剖面。图2d展示了LN-Ru的EDS元素映射图像,证实了样品的高纯度。图2e和f分别展示了LN-Ru和Ar-Ru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图像以及几何相位分析(GPA)应变图,这些图像显示了纳米粒子表面的应变分布。这些结果表明,SFs的引入导致了局部内应变的显著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应变场通过优化Ru的d带中心位置,从而增强了Ru位点的电子转移能力,提高了OER性能。
图3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技术,研究了LN-Ru、Ar-Ru和Ar/H2-Ru的表面性质和化学状态。图3a展示了Ru 3p的高分辨率XPS谱图,图3b展示了Ru 3d5/2的XPS谱图,而图3c展示了O 1s的XPS谱图。图3d展示了在Ru K边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谱图,图3e展示了傅里叶变换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谱图。图3f展示了从XANES谱图拟合得到的Ru的氧化态。这些结果表明,LN-Ru表面存在轻微氧化,且样品主要由金属相组成,平均氧化态为+0.35。这些发现为理解LN-Ru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活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图4展示了LN-Ru在1 M KOH和0.5 M H2SO4中的电催化HER性能。图4a展示了LN-Ru在10 mA/cm²电流密度下仅需33 mV的过电位,优于20 wt% Pt/C。图4b展示了LN-Ru的Tafel斜率最低,表明其HER反应动力学最快。图4c比较了不同样品的过电位和Tafel斜率。图4d至i展示了LN-Ru在OER和整体水分解中的性能,包括LSV曲线、Tafel斜率、过电位比较以及长期稳定性测试。这些结果表明,LN-Ru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均展现出卓越的HER和OER活性,且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图5基于实验分析构建了hcp (11−20)/fcc (110)模型,展示了LN-Ru中原子排列的顶视图和侧视图。图5b至e展示了在0 V下,不同应变条件下hcp、SF-hcp、SF-fcc和fcc的自由能图。图5f展示了OER过电位与d带中心位置和OOH与O中间体自由能的关系图。图5g展示了在不同应变下,LN-Ru hcp(11−20)/fcc(110)模型中四个不同化学环境下的d带投影态密度(DOS)。这些结果表明,压缩应变扩大了d带,降低了d带中心相对于费米能级的位置,减弱了活性位点上中间体的吸附能力,从而优化了电催化性能。这些DFT计算结果为理解SFs和应变效应如何影响LN-Ru的催化活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结展望
本文实验中使用的快速升温装置为合肥原位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焦耳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