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你最近的诺贝尔化学奖在哪儿?没错,就在你现在正盯着的手机里。锂离子电池,为三位科学家——John Goodenough、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赢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锂离子电池获得诺奖名至实归,它毫无疑问改变了当前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从笔记本电脑到宇宙飞船,当前只要涉及储能、充放电的领域,往往都能找到锂离子电池的身影。也正因为如此,商业锂离子电池的产量不断增加,据估计2026年全世界的锂离子电池年产量将比2017年高5倍。不过这也带来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终结之后,将去向哪里?很明显,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回收,提供一个闭环解决方案,报废的锂离子电池将导致惊人的废物累积,对环境和生态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并产生无法估量的资源浪费。问题很紧迫,但现状却很无奈。目前只有不到5%的废锂离子电池被回收,并且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回收方法也主要集中在从正极中回收Li、Co、Ni和Mn等有价值的金属,而负极要么燃烧发电,要么进垃圾填埋场。锂离子电池负极一般由高品质石墨构成,占电池总重量的约20%,总成本的约15%,电池级石墨的成本相当高,但由于缺乏高效和高性价比的回收方法,业界对回收负极的重视程度并不够。
近日,美国莱斯大学James M. Tour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超快的“闪热回收(flash recycling)”方法再生石墨负极,同时还可回收宝贵的电池金属资源。他们使用的关键技术是此前发过Nature 的闪速焦耳加热(flash Joule heating, FJH),通过高压放电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就可达到3000 K以上的高温,以快速制备石墨烯(Nature, 2020, 577, 647,点击阅读详细)。在本文中,他们将这项技术进行了调整,用于再生石墨负极。仅需几秒钟的选择性焦耳加热,废石墨负极中的电阻性杂质就被有效分解。产生的无机盐,包括Li、Co、Ni和Mn,可以使用稀释的酸(0.1 M HCl)很容易地从处理过的废负极中回收。与使用高温煅烧方法回收的负极材料相比,闪热回收的负极保留了石墨结构,并且外覆一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衍生的碳壳,使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完全可以再次用于锂离子电池。对现有石墨生产和回收方法的生命周期分析表明,闪热回收可以显著降低总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使负极回收成为在经济上有利的过程。相关论文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 杂志。
图1. 石墨负极的闪热回收。图片来源:Adv. Mater.
图2. 闪速焦耳加热装置电路图及实物。图片来源:Adv. Mater.
图4. 闪热回收石墨负极的表征。图片来源:Adv. Mater.
图5. 闪热回收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图片来源:Adv. Mater.
图6. 闪热回收法的经济环境分析。图片来源:Adv. M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