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016/j.cej.2025.166366
全文概述
硝基芳烃加氢制备芳香胺是精细化工的关键反应,但传统催化剂长期面临活性、选择性与稳定性难以兼顾的困境。本文提出一种空位导向策略,通过快速焦耳加热技术(1000 ℃瞬时热冲击)在氮掺杂活性炭上构建了具有Pt-N₃Cl₁不对称配位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Pt-NAC-J)。该技术利用瞬时高温产生的丰富空位缺陷,实现 Pt 原子的超高分散,并将其配位结构从传统热解的Pt-N₄Cl₁重构为Pt-N₃Cl₁。理论计算表明,空位诱导的电荷重分布可促进-NO₂基团吸附和H₂异裂,显著提升催化性能。实验证实,Pt-NAC-J在温和条件(40℃、0.5 MPa H₂)下即可高效催化反应,对敏感官能团(如C=C键、卤素)的保留选择性超99%,且在100℃高温下仍维持该选择性,循环8次活性无衰减。该方法还可推广至非贵金属Co基催化剂(Co-NAC-J),性能超越多数已报道的非贵金属体系,为工业级选择性加氢催化剂设计开辟了新路径。
文章亮点
(1)创新合成技术:快速焦耳加热凭借毫秒级升降温特性,抑制金属原子迁移团聚,高效生成空位缺陷,解决了贵金属单原子在高温下的稳定性难题。
(2)独特配位结构:通过空位调控实现Pt-N₃Cl₁不对称配位,相比传统Pt-N₄Cl₁,其电荷分布更利于-NO₂选择性吸附和H₂活化,从原子层面破解“活性-选择性”矛盾。
(3)卓越催化性能:在40-100℃范围内选择性超 99%,TOF值达701.1 h⁻¹,循环8次活性无损失,远超商业 Pt/C 和传统热解催化剂。
(4)普适性强:成功拓展至Co、Fe、Ni、Cu等非贵金属体系,其中Co-NAC-J性能优于多数已报道非贵金属催化剂,验证了方法的通用性。
图文解析
图 1:催化剂合成与形貌表征
图(a)合成示意图展示了Pt-NAC-J/Co-NAC-J的制备流程:氮掺杂活性炭(NAC)负载金属前驱体后,经快速焦耳加热(石墨电极、1000℃、1s)和酸刻蚀得到目标催化剂。核心是瞬时热冲击诱导空位缺陷,稳定单原子并调控配位结构。图(b, d, f, h)TEM图像显示,Pt-NAC-J(d)和 Co-NAC-J(h)中无金属纳米颗粒,而传统热解的 Pt-NAC-P(b)和 Co-NAC-P(f)存在少量团聚,证实快速焦耳加热可抑制金属聚集。图(c, e, g, i)HAADF-STEM图像展示了Pt-NAC-J(e)和Co-NAC-J(i)中金属原子呈孤立分散,而Pt-NAC-P(c)和Co-NAC-P(g)存在亚纳米簇,直观证明单原子分散优势。
图2:空位缺陷与电子状态表征
图(a)EPR谱显示Pt-NAC-J在g=2.004处有强信号,对应碳空位缺陷;而Pt-NAC-P信号可忽略,证实快速焦耳加热能高效引入空位。图(b- f)XPS分析中,全谱(b)证实 C、N、O、Cl、Pt 的存在;N 1s谱(d)显示吡啶氮、吡咯氮等,说明金属与N的配位作用;Pt 4f 谱(c, f)中,Pt-NAC-J的Pt结合能比Pt-NAC-P 低0.3 eV,表明其电子密度更高,利于-NO₂吸附。
图3:XAS配位结构解析
图(a)XANES图中,Pt-NAC-J的吸收边介于Pt箔(Pt⁰)和PtO₂(Pt⁴⁺)之间,表明Pt为中间价态;且其边位低于Pt-NAC-P,说明Pt电子密度更高(与XPS一致)。图(b-d)EXAFS图显示,两者在1.89Å处有峰(Pt-N/Cl键),无Pt-Pt峰(2.6Å);拟合显示Pt-NAC-P为Pt-N₄Cl₁,而Pt-NAC-J为Pt-N₃Cl₁,证实配位结构重构。
图4:催化性能评估
图(a)活性对比图显示Pt-NAC-J实现100%转化和大于99%选择性,远超商业Pt/C(32% 选择性)和Pt-NAC-P(85% 选择性)。图(b)温度影响结果显示,Pt-NAC-J在40-100℃保持大于99%选择性,而Pt-NAC-P选择性随温度升高显著下降。图(d)为TOF值对比,Pt-NAC-J(701.1 h⁻¹)和Co-NAC-J(228.6 h⁻¹)远超多数已报道催化剂。图(e)循环稳定性测试显示8次循环后仍保持100%转化,无性能衰减。
图5:DFT计算与催化机制
图(a-b)电荷密度差图显示,黄色表示电子富集,蓝色表示电子缺失,Pt-N₃Cl₁(a)和 Pt-N₄Cl₁(b)中,N和Cl原子均带负电且电荷分布不对称,而中心Pt原子带正电。Pt-N₃Cl₁中Pt的正电荷(0.74 eV)低于Pt-N₄Cl₁(0.87 eV),更有利于吸附带负电的-NO₂基团。图(c-d)Bader电荷转移数直接量化了两种配位结构中Pt原子的电荷状态,进一步证实Pt-N₃Cl₁中Pt的正电荷更低,电子富集特性更显著。图(e)投影态密度(PDOS)分析显示,Pt-N₃Cl₁在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态密度显著高于Pt-N₄Cl₁,表明其与反应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更强,有助于提升催化活性。图(f)吸附能计算显示,-NO₂基团吸附能:Pt-N₃Cl₁对- NO₂的吸附能为高于 Pt-N₄Cl₁,说明其对硝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更强。图(g)H₂活化电子密度图显示 Pt-N₃Cl₁位点可将H₂分子异裂为H⁺和H⁻,这种不对称活化方式更有利于-NO₂基团的加氢反应,同时避免卤素、C=C等敏感官能团被还原,从而保证高选择性。
总结展望
本研究通过快速焦耳加热法,成功调控单原子催化剂的配位环境,实现了硝基芳烃加氢反应中活性、选择性与稳定性的协同提升。其核心创新在于利用瞬时热冲击构建的Pt-N₃Cl₁结构,从原子层面优化催化位点的电子与几何特性。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贵金属Pt,还可推广至非贵金属Co等体系,为低成本高效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普适性思路。同时该法简化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为工业选择性加氢过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焦耳加热法在其他类型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以及通过调控缺陷类型和分布来优化催化剂性能,推动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作者简介
吴明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重质油碳质化高附加值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重质油高附加值利用和新型碳材料研发,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在重质油基碳材料的构筑和功能化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拥有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法,获授权国家专利5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已在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水质净化/污水处理、储能等领域,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赵青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碳基催化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Advance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参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参编出版学术专著1部。
本文使用的焦耳加热装置由合肥原位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感谢老师支持与认可!
焦耳加热装置
焦耳加热装置是一种新型快速热处理/合成的设备,该设备可使材料在极短(毫秒级/秒级)时间内达到极高的温度(1000~3000℃),升温速率最快可达到10000k/s;通过对材料的极速升温,可考察材料在极端环境、剧烈热震情况下的物性改变,可通过极速升降温制备纳米尺度颗粒,单原子催化剂,高熵合金等。目前广泛应用在电池材料、催化剂、碳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塑料降解、生物质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