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加热装置_固定床反应器_原位红外电化学ATR系统_原位红外漫反射系统_原位拉曼反应池_原位XRD反应池_合肥原位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成果

专业科学仪器及设备制造商

应用成果

连续化焦耳加热装置Matter,中科院广州能源所袁浩然/顾菁/过程工程研究所杨军,焦耳加热助力废弃电池渣变身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

发布日期:2025-07-30 阅读量:14

 0.png

DOI:10.1016/j.matt.2025.102322

全文概述

本文报道了一种通过焦耳加热诱导的高温冲击(HTS)策略,将废弃的LiMn₂O₄(S-LMO)和FePO₄渣(S-FP)转化为高性能的LiMnFePO₄(LMFP)正极材料。该方法在1秒内完成转化,锂浸出率高达99.11%,所得LMFP正极材料具有579 Wh/kg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7%)。与传统湿法冶金相比,该技术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能耗,并通过多废物协同实现了可持续的闭环回收系统。

文章亮点

(1)高效金属回收:HTS技术实现了近乎完全的锂浸出率(>99%),显著高于传统湿法冶金方法。

(2)高性能正极材料:通过HTS合成的LMFP正极材料展现出优异的能量密度(579 Wh/kg)和循环稳定性(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7%)。

(3)多废物协同处理:同时处理废旧LiMn2O4(S-LMO)和磷酸铁渣(S-FP),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4)环境与经济效益:相比传统方法,HTS技术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5)工业化潜力:连续的HTS平台,集成了智能制造,加速了LIBs再生与生产的闭环系统建立。

图文解析

图片1.png 

图1:原料来源与HTS回收策略

图(A)展示废弃便携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拆解后的S-LMO(LiMn₂O₄)正极材料,其结构因循环衰减出现裂纹和锂缺失。图(B)显示湿法冶金回收LiFePO₄电池后产生的S-FP(FePO₄渣),呈现不规则颗粒状,含杂质(如Al、Cu)。图(C)HTS技术核心流程:步骤1:S-LMO与S-FP混合后置于石墨舟中,通氩气保护。步骤2:施加高电流(325 A)和电压(38 V),触发瞬时高温(>1200°C),使材料熔融并原子重组。步骤3:快速冷却(<1秒)形成LiMnFePO₄(LMFP),同步实现锂选择性浸出(通过水洗)和过渡金属(Mn/Fe)磁性回收。

图片2.png 

图2:金属回收与材料升级的结构表征

图(A-C)展示了混合废旧粉末(MSP)在HTS处理前后的XRD图谱。处理前,XRD图谱显示了S-FP和S-LMO的特征峰;处理后,这些特征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LMFP的特征峰,表明HTS处理成功地将废旧材料转化为LMFP。图(D)XRD显示不同电压下HTS处理的产物相变,36V时出现LMFP特征峰。图(E)是固液比对锂浸出率的影响,最优条件下浸出率达99.11%。图(F)显示,HTS仅需600毫秒激活时间,远低于传统方法(1-6小时)。图(G-H)GC-MS分析表明,HTS处理能完全去除有机物,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图(J)拉曼光谱显示HTS碳涂层石墨化程度更高(ID/IG=0.712),导电性优异。图(K)Li-Fe反位缺陷显示,HTS处理使缺陷峰从947 cm⁻¹移至962 cm⁻¹,减少Li/Fe原子错位,提升Li⁺传输效率。

图片3.png 

图3:微观结构与合成机制

图(A-C)SEM结果显示,S-LMO/S-FP表面存在微米级裂纹(循环应力导致),而R-LMFP经HTS后颗粒表面光滑,无结构缺陷。图(D-F)TEM)结果显示,S-LMO的(331)晶面间距缩小至1.67 Å(锂缺失导致晶格收缩),S-FP的(206)晶面扭曲(需修复);HTS后R-LMFP晶格排列有序,证实原子级重组。图(G-H)原子级STEM展示了HTS碳涂层厚度均匀(~5 nm),与LMFP界面结合紧密,抑制副反应。图(I)XRD精修显示,R-LMFP-5GJ的晶胞参数略大于商业LMFP。图(J)XANES光谱结果显示,Mn以+3/+4混合价态存在,Mn价态以+4为主,证实HTS过程中Mn被重新氧化至稳定高价态。图(K-L)小波变换EXAFS表明,S-LMO中Mn-O键因锂缺失而收缩,~2.85 Å和~3.44 Å的弱信号,对应尖晶石结构中Mn-Mn键。R-LMFP-5GJ中橄榄石结构中MnO₆八面体重建,且Mn与Fe在晶格中均匀混合形成固溶体。图(M-N)温度场模拟和流速场模拟显示,瞬时高温确保原子级混合,快速冷却(<1秒)锁定非平衡相结构。

图片4.png 

图4:电化学性能

图(A)原位XRD显示,充放电过程中LMFP经历Li₁.₀MFP → Li₀.₅MFP → FMP的固溶体相变,无结构坍塌。图(B-D)比较了不同LMFP材料的初始充放电曲线、dQ/dV曲线和Nyquist图,R-LMFP-5GJ展现出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包括更高的初始比容量、更低的极化电位和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图(F)CV曲线显示,扫描速率1 mV/s时,Fe/Mn氧化还原电位差仅0.14/0.16 V,表明快速反应动力学。图(H)长循环,1C倍率下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87%,平均每圈衰减仅0.013%。

图片5.png 

图5:技术经济分析

图(A)为流程对比图,传统湿法冶金中有多步骤酸浸/分离,产物为低值金属盐。HTS升级回收可以直接产出高附加值LMFP,缩短工艺链。图(B)成本结果显示,HTS成本1.65美元/kg(略高于湿法0.96美元),但试剂成本占比68.7%(主要为LiOH)。图(D)HTS收益7.38美元/kg(LMFP定价15美元/kg),利润5.73美元/kg,远超湿法(1.78美元)。图(F-G)能耗与排放结果显示,HTS能耗16.5 MJ/kg(湿法21.5 MJ/kg),碳排放426 g/kg(湿法1850 g/kg),优势显著。

通讯作者简介

袁浩然,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1年访问日本名古屋大学生物化学工程系。从事含碳固废高效清洁转化与物质循环利用基础理论与新技术开发,在退役新能源器件、报废电动汽车、生活/工业源有机固废清洁热化解构、提质重构转化、产物进阶提升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开发出系列针对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固废、油泥、退役光伏/风电/电池等废物清洁处置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了碳基调理剂、催化剂及高值化学品等系列绿色产品,实现了战略矿产资源的高质循环利用。先后主持“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2022年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项目、2018/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第五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等项目支持。发表SCI/EI论文180余篇(第一或通讯);参与编著7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5件、国际发明专利4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得2019年首届科学探索奖、2023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2022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顾菁,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有机废物清洁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工程开发,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共发表SCI/EI 20余篇(第一/通讯);参与编著1部;申请17件发明专利,其中9件获得授权;作为主要实施人在中国南部海岛建成2 套十吨级生活垃圾可燃物清洁热解燃烧系统;获2021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四)、2019年广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第七)。

杨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6-2007年先后在波士顿大学、多伦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2010年在新加坡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2010年全职回国工作,创建能源转化与环境净化材料课题组。主要从事贵金属基异质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电催化应用研究,在Nat. Mater., Nat. Commun., Sci. Adv., Angew. Chem.和J. Am. Chem. Soc.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撰写中英文专著3部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教材1部。

本文使用的连续化焦耳加热装置合肥原位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感谢老师支持与认可!

连续化焦耳加热装置.png

连续化/高通量焦耳加热材料制备平台

连续化/高通量焦耳加热材料制备平台,结合了焦耳热的快速升温、精准控温和连续化生产的优点,适用于材料研发和自动化生产,可用于处理锂电池材料、碳材料、陶瓷、金属化合物、二维材料等,尤其是处理一些需要高温处理且需求量比较大的材料。且其独特的升温机制和快速升降温的特性,相比传统的热处理设备更加节能,同时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小批量、多通道、连续化,可以快速筛选出客户需要的配比,以达到快速实验的目的。广泛应用于行业能源、材料与工程、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

连续化焦耳加热装置.png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