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传统电解质的电解质-电极相容性差、工作温度范围窄和尚未解决的安全问题,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了促进可充电锂金属电池的实际使用,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合适的电解质系统。基于丁二腈
清华大学化学系,NanoResearchEnergy(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790-8119?issn=2790-8119)创刊主编曲良体教授团队在Zn-S
近年来,高熵纳米颗粒已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由于它们的多元素组成和独特的高熵混合状态可以带来活性可调和稳定性增强,这些纳米颗粒在催化剂设计和探索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这种巨大的潜力也伴随着很
随着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双碳目标”,针对碳达峰行动的推进以及针对碳中和目标的规划可以说进入了新的阶段。而伴随着“双碳”行动号角的再次吹响,曾经的问题又再一次被提及——“怎么控碳”以及“
科技日报北京3月29日电(记者刘霞)荷兰和英国科学家借助一种纳米纹理结构,使薄膜硅光伏电池变得不透明并因此增强了其吸收太阳光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设计出来的薄膜电池能吸收65%的阳光,是迄今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携手,创造出了迄今世界上最轻的镁同位素镁-18,有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原子是如何形成的。地
随着固态电解质时代的到来,全固态锂电池将是电池领域“主力”,成为时代的宠儿。但全固态锂电池面临多重挑战,如能量密度有限,伴随锂枝晶的安全隐患,锂元素原料供应紧缺等。谁将是“下一代电池”的有力竞争者?中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极具前景的能源载体,常规以化石能源驱动的合成氨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碳排放的过程,实现在温和条件下氨的高效合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
新华社东京11月16日电据日本媒体16日报道,日本汤浅公司与关西大学合作开发出一款轻型锂硫电池,其质量能量密度可达现有锂电池的近两倍。据《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介绍,锂硫电池是一种以硫作为
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不仅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对气候变化有着很大影响。随着全球变暖的状况愈发严峻,加大控制碳排放的力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上做出了郑重的承诺并付出了
8月2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15号(工交邮电类523号)提案答复的函》,针对《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电池的提案》做出了回复。其中提到,锂离子电池、钠电池等新型电池作
重量约为两粒大米,但具有更大、更重的电池的能量密度,研究人员的无包装设计可以实现许多其他不可能实现的电子产品。图片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随着无线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普遍,期设计者必须不断找到方法